发新帖

在中行寻找粤赣盐米古道

admin 2015-8-3 8:31:55      0 2800
收藏


▲现存的“石砌路”依稀能见当年的繁华


▲昔日的红军桥


▲当年的茶亭只剩下断垣残壁

  提要:几百年前,广东缺粮,江西产粮;广东产盐,江西缺盐。粤赣两地客家人,用自己的脚步和肩膀,挥洒着汗水,踩出一条条盐粮贸易诗篇。如今,这些盐米古道快要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在平远县中行镇,从盐布潭至八尺香田坳一段近6公里长的古道,在金穗生态园旅游开发中,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近日,笔者和当地几位热心的村民一起,拨开层层茂密的树林,寻找曾经繁华一世的百年古道。

  特约记者 朱双玲

  通 讯 员 谢春红

  盐布潭: 字如其名暗含盐丁谋生路

  说起中行古盐道,就不得不先说中行。中行镇的“行”字在当地念“坑”,至于这个“行”字为什么这么念,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说法。不过,由于毗邻江西省,该镇的边界贸易自古以来就较为发达,“盐上米下”也让中行镇早在几百年前就出现了“成行成市”的贸易环境,有人认为,中行的“行”也就得名于此。而说起成行成市的“中行”,便让人想到了当地的古盐道。据说,为了挑盐上江西,挑米下广东,中行镇甚至衍生出了“挑夫”这个行当。

  中行古盐道起址为该镇一个叫盐布潭的小村落。据说当年从潮州运往江西的盐和布都要在村里的一个小码头进行一次中转,村也因此得名叫做盐布潭。

  沿着台阶往下走,便可到盐布潭古码头边。在这个幽静的竹林边,一条蜿蜒的小河缓缓地流淌着,不宽的河面让人实在难以想象出以前这里的模样,但村民易叔告诉笔者,当时盐巴、布匹等沿海物资乘着小船逆流而上,运往江西。但由于山高路陡,“盐布潭”也就成了水路运输的最后一站,“挑夫”这个行当也就由此而生。“船都是小船,多的时候 四五十艘,近百个挑夫在这里等是常有的。”易叔告诉笔者,由于时代过于久远,大家已不知“挑夫”这个行当始于何时,但他们都还依稀记得,在自己的孩提时代,自己的父辈、祖辈挑着担子在“盐布潭”等货、挑货上江西的模样。

  义旗猎猎:

  古道传奇故事多

  穿越盐布潭这条古道,流风已散,多处古道已在风尘中废弃、湮灭,而当年的驿站、当铺现在早已荒废,唯有位于金穗生态园内的几处“石砌路”、“石桥”和两棵“苍松”及香火不断的“祈福台”,向世人述说当年的辛酸和曾拥有的繁华……据传当年粤赣两省商人走客,以此为中转地,南北往来人马必在此短暂休憩,并在两棵苍松脚下的祈福台上香,祈求上苍保护平安发财。

  园区负责人陈经理告诉笔者,园区内一条长四米、宽一米,由三块条石相砌的石桥,就是当年红四军经过时为部队顺利通过而架设的。据《红四军三次来平历史回顾》记载,当年红军不仅在平远建立了革命政权和武装组织,而且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中行快湖村的张辅高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是中行、河头、八尺地方党组织和工农武装的主要领导人,在1930年遭到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前,他在狱中曾留下“辅高辞世龄不高,而立年华打土豪;革命事业虽未竟,吾辈努力他年歌”的就义诗。

  园区内还让当地人和陈经理津津乐道的,还有另一段太平天国的战史。据说1886年太平天国最后一支南方部队,在康王汪海洋带领下转战嘉应州。康王在清兵追剿受伤后,曾在园区一个古庙疗养了两个多月。笔者在陈经理等人所说的康王庙中看到,昔日的庙宇只剩断垣残壁,几无踪迹可寻。不过,在平远相关多处史料中,确有太平军到中行一带活动的记载,其中康王在中行仲石村留下的摩崖石刻,于1985年12月被平远县政府确认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开发:

  盐米古道有望复苏

  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交通逐渐完善,挑盐担上江西的身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走的人少了,路也就慢慢消失了。曾经深深烙下客家妇女脚印的小道,被苔藓、杂草覆盖而渐渐沉睡。

  所幸,近年来,这段沉睡了近百年的盐商古道开始苏醒。在古村落保护和开发声高涨的今天,与其他地区的很多古村落一样,中行这条古道逐渐崭露生机。陈经理告诉笔者,古道刚好穿越金穗生态园区而过,为满足现代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需求,园区正积极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按历史文化、生态资源及现状设置六大功能区进行规划。其中历史文化浏览区就设立了“粤赣盐米古道”、“红军桥”、“祈福台”、“太平天国康王疗养庙”等,不久的将来可为市民提供一个旅游观光、访古探奇、体验生活的好去处。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打赏支持一下!


最新回复 (0)
你还未登录!不能查看回复!! 点击登录
游客
1
登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