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客家商业招牌及其变迁

admin 2015-8-11 9:04:37      0 2835
收藏


▲客家老字号:“万和”


▲客家老字号:“聚盛祥”

  【摭拾】

  □冯锡煌

  作为商铺标志,区分行业经济性质和经营特点,用于招徕顾客的商业招牌,在客家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

  明代以前的商业招牌,多用布帛制作,挂在酒坊、栈房或食宿之店,称为“酒望”、“店招”,又称为“幌子”。那时,乡村街市都可以看到布帛招牌迎风飘舞的秀丽景色,正如诗人杜牧在《江南春》中的描述:“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到了清代,客家地区人口越来越多,商贸业越发昌盛,布帛制作的、木刻的、在粉壁店墙上直接书写的,各式各样的招牌相继应运而生。招牌的名号、书法、制作质量也越来越考究。

  招牌字样取义主要选用兴、隆、昌、盛、祥、瑞、裕、安、合、利、丰、泰等,祈求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客家人笃信“和气生财”的哲理,只有公买公 卖、童叟无欺,不欺行霸市,才能货如轮转,利达三江,所以都会选用“和”字做招牌,如:裕和祥、通和泰、泰和兴、致和祥、百和堂等。坚持以仁义聚财,生意 场上货物、资金周转等都要互相守诚信、讲义气,客家人尊崇三国时以义为重的关云长,除在店堂内供奉关帝神位,还喜欢选用“义”字做招牌,如:义泰兴、义兴 隆、诚义顺、李义和、罗义盛等。药材店要兴隆,更希望顾客药到病除保健康,所以其招牌多取“平安益寿”之字,如:保寿堂、远安堂、益寿堂、保生堂、安康药 店、健民药房等。

  有些招牌根据行业和经营特色,嵌入确切又耐人寻味的含义,如:杏花村酒楼、焕发春理发店、芸香楼糕饼店、香满楼饭馆、鼎足肉铺、名家斋肉丸店、悦来客栈、同来安伙店、如宾至旅社等,各具特色,诙谐有趣。

  招牌的制作,拟选好名号后,便请名家书写,字体采用正楷或行书,招牌字讲究端庄大方、苍劲有力,然后雇请师傅进行雕刻。招牌用材一般选用樟木或 优质油杉,也有些富商用花梨木或楠木的。经过精雕细刻、描红镏金的招牌,集书法、雕刻艺术及寓意于一体,具浓郁的客家商业招牌文化。

  1949年后,国营商业建立和发展、供销合作社的成立,个体、私营商业经历三反五反、公私合营的社会运动。加上国家对粮、油、肉、糖及棉布等商 品的统购统销,实行计划供应,整个商业体系成为国营或集体所有制性质。商业招牌由粮油供应站、食品供应站、副食品供应站、糖专公司营业部、国营饭店、棉布 成衣门市、百货五金门市、生产资料门市、供销社购销点(站)、合作商店综合门市等取代,传统的老字号招牌逐渐萎缩,在人们的视线中消逝。20世纪60年代 中后期,“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商业招牌也蒙上政治色彩,如东方红商场、卫东饭店、永忠旅社、反修照相馆等。

  改革开放后,在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下,个体私营工商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一些老字号的招牌又重返商店门楣,一些赋有新 意的招牌也应运而生,如:又一春饭店、好运来饲料行、来就发商店、自家人超市、长寿餐馆、满堂红酒楼、保龄药店、青春理发室等。还有经营特色商品或特色风 味的商业招牌,如:潮州饭店、川味菜馆、客家土特产商场、××体育服装店等。五彩缤纷,颇具特色。

  综观客家商业招牌及其变迁的足迹,它是客家商业招牌文化的印记,是值得人们去追忆、去细细品味而又颇具情趣的历史。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打赏支持一下!


最新回复 (0)
你还未登录!不能查看回复!! 点击登录
游客
1
登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