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兴宁
梅县
梅江
蕉岭
平远
大埔
丰顺
五华
登录
注册
客家
首页
168快讯
民生168
下载
视频
娱乐资讯
聚会活动
美食
站内公告
房产资讯
求职招聘
房产转让
财经资讯
二手车
情感
爱心公益
客家
梅州民生
搞笑
交通警示
兴宁民生
梅县民生
梅江民生
蕉岭民生
平远民生
大埔民生
丰顺民生
五华民生
嘉大论坛
梅州拼车
走进五华
走进梅州
店铺转让
企业宣传
出租房
装修问答
装修公司
房产问答
梅州民生
兴宁民生
梅县民生
梅江民生
蕉岭民生
平远民生
大埔民生
丰顺民生
五华民生
民生168
爱心公益
车祸新闻
房产资讯
房产转让
求职招聘
二手车
梅州拼车
嘉大论坛
视频
搞笑
美女
客家
美食
情感
聚会活动
下载
梅州论坛
发新帖
客家
祖籍兴宁客家墓葬风俗剖析
祖籍兴宁客家墓葬风俗剖析
小明
2015-12-28 22:53:20
0
10740
收藏
发送
家修建祖坟历来讲究葬风水,修祖坟。旧时发了财的人家一般要办三件大事:买田、做屋、修祖坟。修阴宅和修阳宅一样重要,可见祖坟其地位。依据各谱载墓葬记述进行客家风俗剖析,找出其暗含历史渊源和现实想法,去其糟柏,取其精华,古为今用,善待墓葬祖坟。
墓葬祖坟具有其文化内涵,它表现了后代子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纪念先祖的思想、方法、手段,每个地域的是一定的宗教仪式、建筑艺术、地理常识、伦理道德观 的反映,所以我们可以从虚、实各方面对其祖坟风俗进行研究,进一步分析形成和支配这些祖坟风俗的心理。一、从墓的种类看念祖念恩、福荫子孙的心理
浏览客家地区的田野、山间,各式各样的坟墓几乎无处不在,老的、新的,大的、小的,高的、矮的,数不胜数。这是客家人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一种风俗,在粤东 北、赣南都很普遍,江西吉安以上逐渐减少,而赣中北以上就几乎见不到了,从鄂东大别山区至冀东以上的平原地区见到的都是简单的坟头、坟包,有的还有墓碑, 有的连简单的墓碑都没有。可见客家地区的坟墓是一道有特色的风景线,是客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观察、调查、思考,认为研究墓葬的各种形式对研究墓葬风俗的变化发展及促成变化的社会因素很有必要
。
1. 按祖坟墓的外观形式可以分(1)坐椅地堂式 这种坟墓是依山势或坡势而建成前低后高、左右象靠椅扶手的形式,墓碑前一般有半圆形旱池,这种式样在客家地区流行的时间最长、范围最广,从一些留至今日的 宋、元、明古墓,大多都属这类,客家地区举目都是山野荒坡,这种墓式选在山地荒坡上,因为客家地区山多耕地少坷见客家先民珍惜、爱护耕地,不让死人与活三 争耕地。同时让风生水起囤聚灵动。
(2)大葬地 在地堂式的墓碑后挖有个安放棺材的大坑,用砖块砌好拱市均占葬时直接把棺材放置其中,以后不再挖起骨殖,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二次葬,因费用大,是过去有钱有势人家才能采用的显示财势的做法,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原的大户人家建阴宅、筑寿城的传统做法。
(3)墓庐式 建一个小房子,里面放置陶制骨罐,不用墓碑,可以放多个骨盒,骨盒上写上名字。这类阴宅主要分布在五华、惠州一带(4)墓亭式 墓建在亭内或亭后,亭建在路边的可以供路人避风雨,主家修亭多有纪念、炫耀之用意,因建亭费用高,近年来多为有钱人家所采用。
(5)山庄墓园式 多为征用山地建公墓,如梅县的白鹤仙庄、南榕仙庄。
(6)纪念碑式 这是新出现的一种形式,碑体可高可矮,占地有大有小,工费料可比传统的地堂式少,占地也可小些,可以建在平地上,因此易为人们接受。
2.按安葬次数可以分为:
(1)一次葬 死者去世后由主家择时择地埋葬,只用土坟,不设墓碑,待三、五年、八年、十年后尸体腐化为白骨时择日起出白骨在骨罐中。有的因各种原因会成为永久性的一次葬。
(2)二次葬 将骨罐择时择地安放在永久性墓中。客家人认为,只有完成二次葬,才算尽了做子孙的责任,才心安理得。
(3)待二次葬 骨罐暂寄于荒山上或田头地坎下。这是因为主家还没有经济能力或没有合适的时机而采取的过渡办法,这段过渡时间往往因各种原因而拖延多年,甚至因年代久远而成为无主骨罐。
3.按纪念对象分为:
(1)先辈墓 为纪念家中或族中祖辈而修建。绝大部分属于这一类。
(2)先烈墓 为纪念为国为公牺牲的烈士、先贤而建。
(3)无主墓 义冢--收集无主、无名骨殖集中安葬,使得亡灵得安,由行善积德之人或团体集款捐建而成,属慈善之举。古老人之墓--在修屋、修路或动土时挖到无主或无名骨殖,移地安葬,使其得以安魂,是主家避凶邪求平安的折衷之举--称义冢古人墓。
4.按坟头数分为:
(1)单坟 一个坟墓一块碑,多数为夫妻合葬形式,但也可只葬一人或同时安葬几代、同代几位先人。
(2)连环坟 一个坟墓并立二块或三块碑,可安葬同代或几代多位先人。
(3)群坟 家族的基园、公墓、山庄、义冢
二、从安葬仪式看求财求福发达的心理
客家人的二次葬有其独特的一套仪式,尽管各地不尽相同,但其基本内容及形式所反映的是居民讲风水、求平安、求发达的心理。在客家地区"葬风水"成了安葬先祖的别称。
安葬先人很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福荫后人,因此,要安葬先人的主家首先要请风水先生选择阴宅地点。阴阳先生有其讲究阴宅的山形水势、吞吐沉浮、穴库包藏的一套 定律。主家为了择块风水宝地以保佑自家财丁兴旺、人才辈出、富贵双全,多愿听信阴阳先生指点。然后把全家的时生月日交给阴阳先生根据山水结穴、八卦、廿四 山、六十龙透地以及八字(年、月、日、时辰)、四柱生克等阴阳术语去选定吉日。
骨罐下葬仪式。
备好香纸三牲以犒慰先灵,请来土地神、山神以护卫先灵。
准备工作还有"暖金"--在安放骨罐的土坑内烧柴火。骨罐客家称为"今昂"即金罐。吉时一到,"升金"--由子孙捧起骨罐传到坑内。
呼龙词--风水宝穴葬在龙脉上大吉大利。
发龙火--点香烛、献三牲。在用土填满土坑时,风水先生念"十进粮":(以土喻粮)
一进粮,高登宝座;
二进粮,大吉大昌;
三进粮,万事如意;
四进粮,积谷千仓;
五进粮,荣华富贵;
六进粮,金银满箱;
七进粮,财丁兴旺;
八进粮,子孙满堂;
九进粮,财源广进;
十进粮,长发其祥。
粮泥上得"钟"(满得隆起之意),福主赚钱过广东;
粮泥上得平,福主发福盖省城。
泼龙水--土坑填满后,往地堂左右泼水,以水带财。
发粮米--风水先生一手把盛米的竹箕,一手向周围撒米,众子孙亲朋张开衫帕接米,接得越多越好,带回家里放入缸以求财粮不断。风水先生边撒米边念发粮词:
发东方甲乙木,儿孙世代食天禄;
发西方庚辛金,沙箩量米斗量金;
发南方丙丁火,儿孙世代早登科;
发北方壬癸水,儿孙世代中高魁;
发中央戊已土,儿孙能文又能武。
一要千年富贵,二要人丁兴旺,
三要三星拱照,四要四海名扬,
五要五谷丰登,六要六畜兴旺,
七要七女下凡,八要八仙庆寿,
九要九子登科,十要十年身到凤凰池。
添灯--点亮灯笼或防风船灯带回家中,意为家家户户添丁。
敬酒--祭祀礼仪,敬先祖。
奉财宝--烧衣纸给下界先人及众神仙。
捡香--在离开时,每人捡一支香带回家中,意为香火不断。
园坟--园满结束,谢师、谢土地神,可在以上仪式结束后接着举行,也可另择时日进行。
点龙火--用竹筒装煤油插放在坟后呈半园形,入夜点火,有点一晚或数晚的,意为光宗耀祖、光照后人。
三、从墓形及墓碑内容看重源流重风水重炫耀的"三重视"心理
客家人的墓葬历来都很讲究风水,传说古时有几大风水名墓,如"屠刀"、"蜘蛛结网"、"锦锻铺地"等。
子孙繁衍,其基被认为风水好,香火鼎盛,世代相沿后裔祭拜。
可见客家墓葬风水习俗早在宋代已有了。
客家地区有些族谱对先辈安葬、风水名有专门记载。如《族谱》上载有上至先祖在宁化石壁时的风水地:飞蛾扑水、张天海螺、虎形、龙形、冲天风、犀牛望月、美 女怀胎、双龙出洞、渴马饮泉等,后来迁居到各地仍有记载。如兴宁的蛇形、猛虎跳墙,寒婆炙火、雄牛推车,饿虎吐肉、千蛇挂树,海螺形、凤形,风吹罗带,梅 花落地美女照镜、翠鸟等滩、孩儿坐栏、百鸟归巢、二僮讲书、雄鸡扑翼、猫儿洗面等。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把山水动物化、人格化,把祖先的仙逝看作是回归大自然,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取其吉祥如的形意,以祈求葬个风水宝穴,庇荫后人升官发财,繁衍昌盛。
缅怀先贤,以铁笔纠弹权奸,抗疏成祖,毅然辞官,高风亮节,固堪垂范后世,而兴筑水利造福桑梓,尤是流芳百代,乡民君子,蒙君德泽,荣我家乡。
敬宗睦族垂风范 祖德盛人播海疆
继续努力 克己复礼 光 文
启 昌 仁义礼智 繁荣昌盛
事实上,有些墓主家子孙不一定有那么多,而是配够好看,取好兆,先有名后添丁也有可能。
从以上可以看出碑文所显示的重视源流,炫耀祖宗功德,希求万世昌盛的心理。
四、从墓的发展和现状看攀比心理
解放前,能搞二次葬的人家有几种,一是当官做生意发了财的人家,二是走南洋赚了钱的人家,三是死地主--用公尝的地产、财产,四是为了葬一个好风水不惜节衣缩食的家庭,前三种是有财力的,第四种无财力,勉强为之,为数不多。
1958年全民炼钢铁,兴许多地方挖坟墓的砖作砌高炉,好一些的坟墓都被毁坏,直至改革开放之初的二十多年间人们对祭祖修坟都心有余悸、噤若寒蝉。
1978年改革开放后,华侨、港、澳、台同胞回乡探亲、寻根问祖、祭祀祖先的逐年增加;国内有财力修祖坟的人家也与日俱增,在这种大气候下修祖坟得以死灰 复燃。最初多是华侨、港、澳、台同胞,接着是国内先富起来的人家,再后来是许多温饱后的家庭,出现了攀比之风,一是比你修我也要修,二是比谁的修得好,谁 敢花钱讲排场。
新修或重修的坟墓多是沿袭旧俗,修在山地荒坡旱地上但也有修在门前屋后田地里,形式上也不断推陈出新,如基督徒的有十字架的坟已累见不鲜,潮式夫妻合葬阴 阳墓(夫妻同一块碑,涂红漆的名字表示尚活着的),也为客家人所采用。政府民政部门兴建的山庄公墓也应运而生。主事人由男到女,过去老的坟碑上鲜见有妇女 主持安葬先辈的,现在己随处可见,过去女辈后代名字不上碑,现在也屡见不鲜了。
从以上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几个特点,一是形式多了二是面广了,三是女辈的地位明显变化了。
我们可以看出深层的意识:有钱有势求长久,始得温饱求发远,承先启后求昌盛。
五、正视现实,因势利导,健全管理
以后宽松的政治环境和日益改善的经济条件造成了新修坟墓多,举目遍山野的局面。在耕地日益减少人口日益增加,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的今天,我们对十多年来乱建坟墓的现象进行反思,将会有利于今后做好墓葬管理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诚然,客家墓葬习俗深受中原汉人生重享受、死重厚葬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其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
1.大操大办,浪费财物。
2.封建迷信,讲究阴宅风水。
3.占用土地,与活人争耕地。
4.损毁山林,破坏环境。
5.争坟争地,引发姓界、族界矛盾斗争。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看到近年的修祖坟热又有其有利的一面。
1.通过安葬先祖满足了"安先,荫后人"的心理要求,增强了家乡的凝聚力,促进了公益事业,对积极引进外资,发展家乡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
2.为客家文化历史、人口迁移繁衍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资料。
3.与公益慈善事业结合,墓道、墓亭方便了行人,有些美化绿化起了促进作用。
4.纪念先人功德,起到砥砺后人的作用。有的家族同时设立奖学基金、慈善基金。因此我们应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妥善对待客家二次葬这社会历史现象,去其糟柏取其精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设。
首先应该尊重历史,正视现实,对于过去己安葬的坟墓,只要对两个文明建设无甚妨碍,我们应取"和平共处"的态度。
其次是做好引导工作,加强揭露封建迷信宣传,反对违法修坟占地,用唯物主义无神论对待安葬先祖,宣传火化,宣传植树葬骨灰等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做法。
再者是做好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公墓、山庄的作用,节约用地,尽量减少乱占土地、乱修坟墓、破坏环境的现象发生。(好人不用多声张,好神不用多烧香。本玩童为人格外低调,可很中意讲古仔,且言简意赅,让你终生受益无穷。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打赏支持一下!
最新回复
(
1
)
你还未登录!不能查看回复!!
点击登录
游客
2
楼
回帖
登录
返回
搜索
© 梅州168 mz168.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隐私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