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石城砚:沉睡百年重抖擞 大放光彩需努力

admin 2015-8-11 9:01:19      0 2547
收藏


图为制砚大师在试用石城砚所研之墨作书


石城砚展区一角


  “巧妙可观,蜚声遐迩”“石城砚石,华夏精绝”……几句简短的评价却道出了石城砚的精妙绝伦。石城 砚于清末“隐世”,历经约100年直至1991年才被文艺工作者挖掘出来。20多年来,江西赣州市下辖的石城县不遗余力地挖掘、传承石城砚,使石城砚一跃 成为中国十大名砚之一。

  从销声匿迹到重见天日

  在石城县的许多旧志上,都有石城砚的记载。清朝曾兴仁的《砚考》一书中誉石城砚石为“花蕊石”,因产地在龙岗乡黄石山,又名“黄石”。另据中国 地质博物馆吕麟素女士的 《试论古今中国砚石资源》中记载:“石城石,今产地江西省石城县黄石山;开采年代:北宋。”由此可知,石城砚的历史可推至北宋时期,诸多旧志虽均有记载, 但石城砚到清末忽然销声匿迹。

  上世纪90年代初,石城县的文艺工作者根据资料记载,深入石城县各乡镇深山丛林,查资料、访村民、寻古迹,终于在石城县龙岗乡新龙村的黄石山上发现砚石开采坑。同时,县里邀请国家有关部门进驻石城进行勘探,探明石城砚石矿的地层、岩性、储量及物理性能。

  手握如此丰富而宝贵的砚石资源,该如何走好石城砚的复兴之路呢?石城砚质如玉之温润,若经琢磨光洁,则出现山水、花鸟图案之纹理。为此,石城县 的一批石艺大师利用砚石的天然巧纹巧色,精心构思,将诗、书、画等融入砚石,追求虚实相间、烘云托月,使得山水云烟、虫鱼花鸟栩栩现于砚台,达到“天公造 物,人意臻美”。

  从无名小卒到十大名砚

  石城砚虽然横空再世,但是一开始鲜有人问津。据中国石艺美术大师江华基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石城砚制成后拿到市场上,一年半载也卖不出一 块。这其中的关键问题不在于石城砚不好,而在于石城砚没有知名度,不像端砚、歙砚一样家喻户晓。”找准了症结所在,石城老艺人调整方向,向品牌进军。他们 一方面在砚台的技艺上下工夫,将诗、书、画、篆、砚融于一体,求简洁、重天趣、巧构思,并将制作的砚石呈给全国知名砚石专家,请他们在艺术、制作、篆刻等 方面给予指点,汲取各路砚石之精华,大力提高石城砚石的制作技艺;另一方面,积极参加江西省花卉园艺博览会、中国根石艺博览会、全国文房四宝博览会等展览 会,展示石城砚的靓丽身影。由于石城砚制作精美,颇具艺术气息,在参展中一次次赢得业内专家及参观者的高度赞赏,石城砚作品也多次在全国大奖赛中夺魁。 2008年,由制砚艺术大师赖德廉创作的长80厘米、宽61厘米、厚12 厘米、重150公斤的中国印砚由国家体育馆收藏;2011年,石城砚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砚之一。由此,石城砚由一个无名小卒逐渐进入各大名家、收藏家的视 线。

  大放光彩还需放“长线”

  石城砚跻身中国十大名砚,其知名度日益提升,制作技艺日益精良,销售数量逐年翻番。但是,石城砚被重新发掘的时间毕竟只有短短的20多年,专家表示,要让石城砚的发展之路越走越宽,还需放好“长线”。

  加大扶持力度。砚石制作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空间,单靠民间工艺大师的个人力量确实还不够,政府要在项目、资金、税收、土地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从各方面加大对石城砚的扶持力度。

  以保持性开发为主。砚石作为一种特殊的非金属矿产,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砚石资源的有限性,坚决禁止乱开乱采、乱挖乱盗,以保护为主、开发为辅,建立科学合理的长远开采机制。

  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石城砚制作技艺做工精细,费时费力,许多年轻人都不愿涉足,老一辈工艺大师都因体力、脑力等原因而无法继续从事创作。政府要建立砚石人才培养机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石城砚的制作。

  拓宽砚石开发领域。目前,石城砚的开发主要针对有图案纹理的砚石,这些砚石仅占总量的30%,还有70%的无图案砚石未开发。据考证,石城无图 案砚石下墨如飞、发墨如油,其性能介于端砚与歙砚之间。因此,完全可以将这些无图案砚石开发成供日常使用的砚台,让砚石得到科学合理开发。(邱有平 赖於艳)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打赏支持一下!


最新回复 (0)
你还未登录!不能查看回复!! 点击登录
游客
1
登录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