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帖

丁日昌与蓝田书院

admin 2015-8-11 9:00:24      0 3195
收藏

  □张佳胜 欧进晴

  近日,笔者在丰顺县汤南镇走街串巷,寻访了典雅古朴的蓝田书院。打开紧闭的大门,一个古朴、大气的宅院映入我们的眼帘。蓝田书院平面为院落式布 局,均为硬山顶、穿斗式梁架。书院正厅为文庙,左为德政祠,右为崇善堂,厢房厅左右各4间。为硬山顶,厅房内外檐采用方身石柱,檐缀垂莲。大门壁面光滑照 人,各类装饰精雕细琢,构思巧妙,工艺精湛,雕梁画栋,龙脊飞檐,工艺十分精巧。当地人称为“孔子府”,也有人叫“钟秀学校”。

  据了解,蓝田书院是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由邑绅丁日昌倡建。丁日昌(1823~1882),字雨生,亦字禹生,号持静,1823年7月 8日(清道光三年六月一日)生于丰顺县汤坑镇金屋围。中国近代政治家、革新家、洋务运动先驱、中国四大藏书家之一。丁日昌8岁时,随三兄丁达夫在本县太平 寺读书。少年丁日昌刻苦攻读才智过人,有“神童”之誉;20岁中秀才,次年补廪生。时惠潮嘉道台李璋煜闻丁日昌之才,召见他纵谈时政,为李璋煜赏识招入官 署任职。

  丁日昌在家乡时,先后募款扩建金山、韩山、榕江等书院,在丰顺倡建蓝田、鹏湖书院。这么多年过去了,蓝田书院至今还保存完好。据1943年民国 版 《丰顺县志》记载:蓝田书院在汤坑南门内,原为丁日昌和各乡绅耆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倡建的德政祠和旌善祠以及左右横厅厢房。同治九年 (1870),潮州总兵方耀拨款5000两白银交蓝田绅士置产生息,延聘山长(相当于现在的校长)以设教其中,遂称为蓝田书院。招收生员、童生肄业,由县 甄别录取。额定生员正课3员,副课5名,童生正课4名,副课8名。外课生、童俱无定额。书院发给山长修金、膳金和舆费,三项每年共银160两,发给生、童 膏伙费,正课每月每名均给钱800文,副课给500文,外课俱无膏伙费。生、童学习成绩优秀者发给奖学金,每课第一至第五名分别奖给1000 文、800文、600文、400文和200文。光绪三十一年(1905),改办蓝田 小学堂;民国 2 年(1913),更名钟秀高等小学校。

  蓝田书院大门门楼上的石匾落款为:上都九十图立(历史上汤坑、汤南、埔寨等地属揭阳县蓝田都九图十图辖地,相当于现在的乡镇),石匾落款也证明 了书院属地方公共性质。在民主革命时期,丰顺县一批地下工作者,在此接受了党的培养、教育,为革命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解放后,蓝田书院为文化部门活动 的场所。1983年由丰顺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上资料清楚地说明了书院是由丁日昌等邑绅倡建(并未说是丁日昌所建);还有官府拨款给蓝田 书院作经费的记载以及书院的教师及学生人数均由官府额定等记述。

  丁日昌一生对知识和人才特别重视。1877年,他任台湾主考时,亲自录取爱国志士丘逢甲为台童子试第一名,并授予“东宁才子”印章。

  丁日昌一生重视教育,于1865年在上海创设龙门书院,并多次向曾国藩、李鸿章乃至向清廷进奏,1870年得到总理衙门的批准,成立了“留学生事务所”。1872年我国向美国派遣了第一批留学生30名,以后逐年派出,造就了詹天佑、严复等一批人才。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打赏支持一下!


最新回复 (0)
你还未登录!不能查看回复!! 点击登录
游客
1
登录
返回